2020-11-24 ↔ 7158阅读

如何判断肌肉的起止点

在运动生理学、运动解剖学、运动康复学及各功能性训练领域,常常要对人体肌肉进行全面了解,这其中又以肌肉的起止点最为重要(起止点与肌肉的功能、位置、走向紧密相关)。
肌肉至少要有两个(或两部分)附着点,其中一个(一部分)为起点、另一个(另一部分)为止点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,肌肉的起止点定义既不完全遵循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规则,也不会按照附着点的大小进行判断。

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及肌腹

教科书的定义:以靠近人体正中面的附着点为起点

如果是躯干肌肉,以靠近人体正中面的附着点为起点,以远离人体正中面的附着点为止点;如果两个附着点距离人体正中面的距离相当或相近,则以距离人体正中面上方(颅侧)的附着点为起点。如果是四肢肌肉,以近端附着点为起点,以远端附着点为止点。这常常是教科书中给出的标准定义。
所谓人体正中面,又称“正中矢状面”,是指人体最中间的矢状面,也就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。对于人体躯干的肌肉而言,距离这个面较近的附着点称为“起点”,距离这个面较远的附着点称为“止点”。所谓“近端”,则是指靠近躯干的一端,例如,手臂上靠近肩关节的一端为近端,靠近手掌的一端为远端。

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

按照上述规则举几个例子。例如胸大肌,有两部分附着点,一部分附着于胸骨、肋骨和锁骨,另一端附着于肱骨。胸骨、肋骨和锁骨位于里侧,更加靠近人体正中面,称之为起点,肱骨位于外侧,距离人体正中面较远,称之为止点。再比如肱二头肌,这个很好理解,靠近肩关节一侧为起点,靠近手掌一侧为止点。
但也有问题,在实践当中,很多肌肉的起止点都不是按照这个规则进行定义。比如说腹直肌,耻骨一端和胸骨一端距离人体正中面的距离相近,但却以耻骨一端为起点,而非以胸骨一端(颅侧)为起点。

腹直肌

更加通用的定义:以靠近人体核心力量区的附着点为起点

在实践过程中,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规则:以靠近人体核心力量区的附着点为起点,以远离人体核心力量区的附着点为止点。如果按照这个原则,还能够比较合理地匹配肌肉的核心功能逻辑(人体动作总是以核心区为固定点和起点)。
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人体核心力量区。所谓核心力量区,其实是指人体中段的、具有承上启下、力量传导及稳定功能的骨骼、肌肉和关节。这个区域主要是指骨盆及骨盆上、下的构造,也就是腰椎-骨盆-髋关节复合体,英文为Lumbo-Pelvic-Hip-Complex,简称LPHC。
以腹直肌为例,靠近骨盆一端的耻骨附着点为起点,连接到胸骨的一端远离核心力量区,定义为止点。上面提到的肱二头肌、胸肌的起止点定义也都符合该规则。这条规则不仅更简单,在实践过程中貌似也更加通用。

骨盆

但其实还是有问题。例如腹外斜肌,腹外斜肌也有两部分附着点,一部分附着于多根肋骨,另一部分附着于髂骨嵴、腹中白线。髂骨嵴一端显然更加靠近人体核心力量区,但在实践中却被定义为止点。这样的定义与上面提到的两条准则都不兼容。遇到这种例外情况时也确实比较无奈,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作特例单独记下来就好。
微信扫码关注
(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“劲来吧”)

公众号二维码

0 个回应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