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6-13 ↔ 5054阅读

骰骨综合征的治疗和康复

骰骨综合征的症结在于骰骨相对于跟骨的脱位,以及脱位引发的组织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。若要解决问题,主要步骤有三个:一是让骰骨归位;二是针对归位后的骰骨实施保护,以确保其在一定时间内不再脱位;三是改善错误的运动姿势和运动习惯,针对特定肌肉实施有目的的训练,防止复发。

骰骨的位置(足底面观)

骰骨的位置(足背面观)

骰骨归位

非暴力型外伤引发的骰骨脱位,通常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使其归位。比较常用的骰骨手法复位手段有如下两种。
1、骰骨冲击复位法。患者俯卧,膝关节被动屈曲70-90度,踝关节被动处于中立位,腿部及足踝保持放松;治疗师双手握患足,双手拇指交叉置于骰骨脱位端,其余手指交叉放于脚背舒适位置。由治疗师双手发力使患足处于内翻、跖屈状态,使骰骨在双手拇指小幅度、高速度的推挤下归位。骰骨在突发的归位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显著的弹响或位移。
2、骰骨挤压复位法。总的思路还是在跖屈状态下将骰骨推挤入位。具体方法是:采用缓慢的牵拉使踝关节、足弓及足趾放松并处于极度跖屈状态,然后用拇指挤压骰骨,在小幅度、高速度的推挤下使骰骨归位。
3、手法复位后,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以观察是否有效,在确认骰骨归位后再实施下面的治疗。

骰骨的位置

骰骨归位后的保护

确认骰骨复位后,可使用足弓带、矫形鞋垫、骰骨保护垫等辅助装置对骰骨进行固定,在其尚未完全稳定后防止再次脱位。
若在复位及保护后再次出现复发,则可能存在骰骨的过度松弛或畸形的问题,必要时可实施手术治疗。

骰骨综合征常见的痛点

防止复发

1、规避风险。踝关节扭伤、踝关节失稳、足旋前、低足弓、超重、运动过量、鞋子不舒适、在崎岖的地面上运动等因素均可能会诱发骰骨脱位,应尽量避免。
2、纠正性训练。可对小腿三头肌、腘绳肌、腓骨长肌等可能存在紧张和痉挛的肌肉实施拉伸和松解;通过足踝部的力量训练、功能训练改善足内在肌和足外在肌的力量;通过足踝部的本体感觉训练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。这些都是预防骰骨综合征复发的必要手段。
微信扫码关注
(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“劲来吧”)

公众号二维码

0 个回应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