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1-14 ↔ 5719阅读

颈椎牵引的角度、力度和时间

颈椎的牵引治疗是一项针对颈椎病患者的常规物理疗法,具有改善挛缩、解除压迫和粘连、止痛、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等功能。
颈椎牵引的原理并不复杂,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、病变部位、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牵引角度、牵引力度和牵引时长,才不至于适得其反。无论是治疗师还是患者,都应该对这些参数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。
下面就以最常用的坐位牵引为例,对颈椎牵引的角度、力度和时间等参数进行讨论。

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压迫(示意图)

颈椎牵引的角度

颈椎牵引的角度可分为前屈位牵引、中立位牵引和后伸位牵引三种类型。前屈位牵引是指在颈椎前屈的状态下,将头颈往“前上”的方向牵引;中立位牵引是在头颈的正上方进行牵引;后伸位牵引则是在头颈后伸的情况下,将其牵引至“后上”的方向。
1、前屈位牵引。前屈位牵引的应用最为广泛,主要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、颈型颈椎病、椎动脉型颈椎病等。前屈的角度越大,最大作用力越靠下:前屈0-5度的最大作用力在颈4-颈5,10-15度在颈5-颈6,20-25度在颈6-颈7,25-30度则在颈7-胸1;前屈位24度可达到颈曲平直且没有反弓的平衡点。另外,前屈的角度还与病变类型有关: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在20-30度前屈位进行牵引,颈型在15-20度前屈位进行牵引,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前屈位牵引角度应在0-5度。
2、中立位牵引。在头颈的正上方实施牵引,可对颈部软组织及关节实施均衡的牵拉,有助于改善软组织挛缩、粘连,改善血液循环,促进髓核还纳。常用于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病。中立位的牵引难以改善下段椎体后方的压迫,对颈椎下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差。
3、后伸位牵引。并不常用,主要用于上段颈椎(C1和C2)半脱位、颈曲变直、颈曲反弓等颈椎排列紊乱的治疗,后伸角度通常不超过10度。后伸位的牵引可能会使椎体间隙减小、椎管变窄、椎体失稳,脊髓型、神经根型等颈椎病变者慎用。

颈椎牵引

颈椎牵引的力度

1、初始重量。首次牵引从3-6千克开始,椎动脉型颈椎病从5公斤(或体重的十五分之一开始),然后每2天(或每2次)递增1千克,直至症状缓解并得到改善(缓解和改善后还可以适当减小牵引重量);如果症状始终未能改善,可将牵引重量逐步递增到最大重量。
2、最大重量。成年人的合理牵引重量约为其体重的10%,年老体弱者的合理牵引重量为其体重的5%;最大牵引重量不超过20公斤。对于身体强健、肌肉发达的青壮年,最大牵引重量可根据其主观感受适当增加。

颈椎前视图

颈椎牵引的时间长度

1、牵引时长应保持在10-30分钟,30分钟以上的牵引通常是没有必要的(所产生的分离效果微乎其微,还可能会增加损伤风险)。
2、较大力度的牵引,牵引时长应适当缩短;较小力度的牵引,牵引时长可适当延长。
3、每天牵引1-2次,10次为1疗程,一般需要2-3疗程可有效改善症状。
微信扫码关注
(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“劲来吧”)

公众号二维码

0 个回应

留言